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- 联系、运行与永恒的变化

 

事物的联系

我们继续上一章的话题,关于Search的那个小插曲。其实第一种情况很简单,大家基本能想到。UserInterface与Search分别“自闭”开发:

public class UserInterface implements IProcessor<String, String>
	protected IProcessor<String, Integer> finder;
	
	public void setFinder(IProcessor<String, Integer> finder) {
		this.finder = finder;
	}

	public String process(String keyword){
		return keyword + " is: " + finder.process(keyword);
	}
}

public class Search implements IProcessor<String, Integer>
	public Integer process(String keyword){
		do something search...
	}
}

查询一个关键词的次数,双方的开发者很默契的想到输入String和返回Integer的IProcessor,这种基本共识几乎是自然的,不这么想倒是有点难度(该把不这么想的码农拖出去祭旗: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:)。当然对于UserInterface的实现者来说,可能会在自己的视角里将其命名为finder,但这不重要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Search接口不见了,直接就是Search类。因为他们都必须遵守仅能使用共识接口的约定,共识接口对人思维的约束和塑造也就体现出来了

接下来,业务变成了正则表达式、这个无所谓了,属于Search模块的事情它自己弄吧,完事了自己模块更新一把。因为彼此无依赖,UserInterface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。

然后呢,Search需要对接多个服务了,所以需要每个服务调用时提供额外参数来指定查询目录。这该怎么弄?

大家是否觉得这简直是送分题:

public class UserInterface implements IProcessor<String, String>
	protected IBiProcessor<String, String, Integer> finder;
	protected String path = "defaultPath";
	
	public void setFinder(IBiProcessor<String, String, Integer> finder) {
		this.finder = finder;
	}
	
	public void setPath(String path) {
		if (path != null) this.path = path;
	}	

	public String process(String keyword){
		return keyword + " is: " + finder.perform(keyword, path);
	}
}

public class Search implements IBiProcessor<String, String, Integer>
	public Integer perform(String keyword, String dir){
		do something search...
	}
}

这样不就OK了?UserInterface和Search分别使用二元processor,然后一起更新一把。因为模块相互无依赖,UserInterface对外接口也保持不变,这事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过去了。喔,对了,为了装成UserInterface跟Search不认识的样子,这个目录在UserInterface里叫path,在Search里叫dir。perfect!

完美吗?才怪!UserInterface真的不认识Search吗?那Search调整服务方式关它什么事?它为何要了解这些,又从何了解这些?诸位在使用eight,要逐渐养成切割事物的能力,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。该做的一定做好,不该做的分毫不动,谁的事情谁负责。有人或许会问,这也没啥吧,对方调整下接口,知道需要多给个路径举手之劳吧?况且也没啥影响,不都是几毫秒搞定吗?先不谈UserInterface是如何知道这个修改的(eight不鼓励频繁沟通),也不谈开发和升级成本。你怎知道UserInterface模块现在就只跟这个Search模块对接呢?它可能被发布到各处,在其他环境里Search那边不需要这个参数怎么办?你怎知道UserInterface就是你开发的呢?它的代码在毛里求斯怎么办?

归根到底,Search的路径与UserInterface要达成的业务究竟何干呢?为何要将它所需要的path嵌入到UserInterface的逻辑中去呢?如果UserInterface不能保持自身的稳定,又怎能成为其它模块可以信赖的伙伴呢(包括其它环境中的Search)?

到此有人就该困惑了。按道理你说的没错,但这事怎么办才好呢?你要由Search来负责?它也负责不了啊!它怎知道一个调用从哪过来的?这也不是它的业务范畴啊。

是啊,这既不是UserInterface的领域,也并非Search的领域,究竟是归谁负责呢?

这件事情发生在UserInterface与Search发生联系的过程中,双方的业务都没错,但是双方的认知(共识)发生了偏差。所以,这是这两者间的联系的锅,该由联系去适配。eight提供了相关的元件专干这事:

public class AdaptProcessor implements IBiProcessor<Object, Object, Object>, IProcessor<Object, Object> {
	protected ITriProcessor<Object, Object, Object, Object> tri;
	protected IBiProcessor<Object, Object, Object> bi;
	protected Object para;
	protected Boolean adapt;

	public void setAdapt(Boolean adapt) {
		this.adapt = adapt;
	}

	public void setBi(IBiProcessor<Object, Object, Object> bi) {
		this.bi = bi;
	}

	public void setTri(ITriProcessor<Object, Object, Object, Object> tri) {
		this.tri = tri;
	}

	public void setPara(Object para) {
		this.para = para;
	}

	@Override
	public Object perform(Object first, Object content) {
		if (adapt == null) return tri.operate(first, content, para);
		else if (adapt) return tri.operate(first, para, content);
		else return tri.operate(para, first, content);
	}

	@Override
	public Object process(Object instance) {
		if (adapt == null) return bi.perform(instance, para);
		else return bi.perform(para, instance);
	}
}

可以伪装成IBiProcessor或IProcessor来代理ITriProcessor或IBiProcessor,根据adapt参数,把预制好的para注入调用过程(这里是path)。于是UserInterface不用改一行代码,Search也别管这参数从何而来了。

何必这样画蛇添足呢?至于非得在事物中间塞上一套联系?须得明白,这是它唯一容身之地。联系既不属于A,也不属于B,更何况它并不稳定,随时可以跟随A或B的变化而消亡,而模块需要保持作为自我的独立性和稳定性。除非你绝对肯定UserInterface和Search间的绑定关系(那样你还不如把两模块合并,都属于模块内业务想怎么弄怎么弄,都不需要装作不认识了),否则不应当将其中之一的业务由另一方配合承担。即便模块尚未开发就已经知道实际情况,开发时也应当在脑子里过滤掉以排除潜在依赖,这也是eight不建议深度沟通的原因所在(顾虑太多容易丧失自我)。

那么到底…

什么是联系

人是经验与记忆的载体,人又有各自的愿望和动力,这些共同构造了人的实质。不同的人出于天然的不同,构成了种种不同的认知。沟通就一定有效吗?有时可以,有时未必。就算UserInterface知道Search需要一个额外的path又怎样?你怎知道它想的不是perform(String path, String keyword)呢?人,终究是无法完全相互理解的,这道天堑不可逾越。

那么什么使人相互协作,共同生存下去呢?人与人之间的联系。这些联系并不属于单独的某个人,只存在于他们彼此相互羁绊的时刻。人和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差异,他们的接口总是难以完全对接,这是无可奈何又习以为常的事情。但那应该怎么办呢?人们很自然的习惯去适应彼此,在彼此羁绊之中调整自己与对方的关系。想想看你们自己与人的相处,有任何两种关系是完全一样吗?但这种联系又并不属于人们的其中一个,它也并不稳定,如果对象消失,那它也就不复存在了。如果这种联系是人本身的一部分,那人就一无所有了。 羁绊

如果实在就是适配不了呢?!那就一拍两散,没有谁必须与谁永远相伴下去。

这就是为什么eight要外化联系的原因。但说这么多,这联系究竟是什么?它长什么样?回答这个问题前,我们还是把整个eight的运行时结构勾勒出来,有个直观感受吧。 eight

联系就在里面,那个实体为linker的组件。

运行与变化

eight与其它框架不同之处在于它多出一种时态——装配时。联系是在装配时发生的。这个时态与运行时没有固定边界,它可能在运行时之前,也可能在运行时之中,所以它既有静态形态,也有动态形态。eight在进入运行态前,往往需要配置各种联系。 装配时

这些我们前面都已经了解了,用spring做配置是不用介绍了。接下来主要介绍运行时的动态联结,那些package、bundle、component、config、instance和linker们的关系。

  • 首先是基础底座了,基础底座就是felix框架了,内置的三大基础libs分别是1)java runtime libs;2)共识接口;3)eight基础库。当然eight本身还依赖着一些常用的工具libs,但这一般对上层运行的bundle不可见。同时使用者也可能自行开发一些元件库。这些构成了eight的最底层,第三方libs往往会有各种交叉依赖,所以这层变动是很困难的,升级往往意味着重启。
  • 其上是bundle层了。eight中的bundle间已经不存在交叉依赖了,全是垂直依赖关系,保证任何一个bundle在物理上不依赖于与其平级的bundle,这样依赖之网也就被解除了。所以当bundle里的代码或配置修改后,需要重载时,其余的bundle不受影响。当然它们都依赖着底层libs,尤其是共识接口。一旦底层变动…呃,那本来就是要重启系统了,所以保持底层相对稳定很重要。但如果底层没有它们需要的libs呢?前面介绍过,可以在bundle里自带干粮。
  • 然后是component,到这里已经离开物理层进入逻辑层了。component就对应eight里的组件,关于component与instance的关系和故事大家可以参阅前面的iPojo介绍。值得注意的是,bundle里可以定义零到多个component,但一般建议只定义一个,否则多个component必然在生命周期上存在耦合性,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应该避免的。
  • 通过前面介绍我们知道,component里面往往是一套springContext,大量的bean相关关联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有意义的整体,当然就如前面所说那样,也可以完全不用元件和spring。因为bundle本身是无依赖的,component彼此也无依赖。
  • eight基础库本身定义了很多component,这是eight平台的一部分,维持着运行时的各项服务。如bundle、component、config、instance等的动态加载和动态更新、线程池管理、消息管理等。另外跟元件类似,提供了很多可选的组件,用来搭建系统的框架。
  • 以上都是静态结构,再往上就进入运行着的部分了。instance之于component,相当于object之于class。可以以component为模板生成多个instance实例。那么生成过程中那个config文件是做什么用的呢?那相当于构造函数的参数,spring的各项配置和其它一些环境参数,如instance名称,类型,标签,优先级等等均在此配置。不同的config生成的instance各不相同。
  • instance生成后,config就被注入springContext,然后springContext启动,各项bean生成并联结,就运行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与通常意义上的模块(库、包、系统的一部分代码等)不同,eight的模块是活的模块,它本身自成一体的独立存在和运行,不依整体或他者而生灭,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容器化里的某个服务。
  • config是个文本文件,它被eight所监控,任何对它配置项的修改将导致该instance重启(注意不是bundle也不是component重启,不需要丢弃类加载器重新加载类)。而对bundle的修改会导致其中所有component生成的instance重启。
  • linker是联系。它本身是一个bundle对应的component创建的instance,它也由config配置和维护,并随config修改而变化。linker内部并不运行springContext,相反它利用OSGi的筛选器筛选其它instance并把自身注入到两端的instance中,从而完成桥梁联结的作用。引用方一端调用,将通过IUniversal接口传递到服务方,从而完成事物间的协作。
  • linker可以配置脚本执行简单的适配工作,目前支持groovy。对于复杂的适配,则可能需要在事物中间增加适配component,当然这种component会带来额外的开发,也不稳定,会随关系的消失而灭失。所以祈祷我们的模块开发者共识差异不要太大吧。
  • 最后的注意事项,出于Java本身的特质,尽管解除了类依赖,Object的依赖仍可能存在。所以应严格控制bundle内的类型通过对外服务扩散到系统其它模块。一般的解决方式有几种:1)推荐的,以几个基础库提供的基本数据结构,如Java自带的String,Map,List,Json等向外提供数据,反正你传内部类给别人别人也看不懂(注意,容器化系统之所以能够服务间类型依赖解耦用的正是这种方式,只不过它通过串行化反串行化的网络传输强制实现)。2)如果服务将一些内部类以共识接口的方式提供给外界,比如某个服务回传一个IProcessor给调用方,调用方则用此IProcessor做下阶段处理,则尽可能使用eight元件库提供的共识代理,这样即便对方持有该代理,代理也遵循空值-查询-弱引用规则,不会持有内部类句柄;3)调用方对得到的非基础类型应遵循随用随取,阅后即焚原则,不应长期持有。

以上这些,就是关于eight的入门介绍,就此暂告一段落。更多相关内容,可以参阅相关的技术文档介绍文档